拉卡拉的战略4.0似乎还没有打开局面
在二十年前,可能很多人不会想到只要刷个脸、扫个码就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“吃喝玩乐”。尤其支付宝、微信的出现,让日常支付更加便捷。二十年后的我们进入了“无钱包”时代,同时也让第三方支付行业迎来了一场“百花齐放”。
本月初,有“第三方支付第一股”之称的拉卡拉公布了2024年半年报,报告期内营收29.84亿元,同比增长仅为0.4%;归母净利润4.19亿元,同比下滑17.98%。这份忧大于喜的成绩单无疑在表明拉卡拉在发展上已经陷入了瓶颈。
而就在半年报发布之前的6、7月份,有大量用户反映在使用拉卡拉POS机时,被“无声无息”地扣除了120元的运营服务费。这一行为也导致拉卡拉在收单市场口碑急速下滑。事实上,近两年在第三方支付行业内卷下,拉卡拉无论是在消费市场还是资本市场都已经进入了慢车道。
拉卡拉对于很多80后来说并不陌生,在互联网支付还没有普及之际,往往在商场刷卡消费,经常会看到拉卡拉POS机的身影。如果你是商户,拉卡拉的大名更是如雷贯耳,肯定会有很多拉卡拉的推销员上门拜访。
在国内消费力不断攀升和万千商户的助力下,拉卡拉一路发展壮大,成为全国第二大收单企业,仅次于有央企血统的银联商务。正是有这样的实力,拉卡拉于2019年在深交所成功上市。不过纵观拉卡拉的上市之旅,却难言顺利。
早在2016年初,西藏旅游宣布拟作价110亿元收购拉卡拉100%股权。这场蛇吞象式交易被外界认为是拉卡拉借壳上市,自然也受到了上交所问询,当年6月西藏旅游宣布终止收购拉卡拉重组计划。
然而时隔4个月后,拉卡拉为冲击二级市场,将原有金融业务剥离再度闯关。不过因为申请文件不齐备又不了了之。直至2019年三次闯关才敲开资本市场大门。
尽管在第三方支付领域,拉卡拉实力不俗,但上市之前很多投资者并不看好其未来发展。原因很简单,在进入移动支付时代后,支付宝和微信的强势崛起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拉卡拉的成长空间,而且彼时拉卡拉的对手汇付天下早已抢先一步登陆了港股市场。
在上市后,拉卡拉创始人孙陶然也对诸多质疑做出了回应。微信、支付宝和拉卡拉虽然同属第三方支付平台,但并不在同一赛道。拉卡拉属于收款方,而微信、支付宝属于账户端,是付款方。在数字化趋势下,账户和收单企业之间关系只会更加紧密,市场空间会更大。
确实如孙陶然所言,上市后的拉卡拉交出了一份不错的业绩答卷。2019—2021年,营收由48.99亿元递增至66.18亿元,归母净利润也由8.06亿元稳步上升至10.83亿元。看似拉卡拉已经开始在数字时代茁壮成长,但“跳码”事件的发生,又让拉卡拉一夜回到了解放前。
2023年4月,拉卡拉发布公告,承认公司收单业务中存在“跳码”,并按照相关协议退还涉及资金。这也导致其2022年利润大变脸,归母净利润直接亏损14.37亿元。与此同时在营收上,受国内经济需求转弱等因素影响,2022年营收也滑落至53.94亿元。
尽管在“跳码”事件后,2023年拉卡拉业绩回暖,但明显元气未复。这场风波也揭露了一个事实,收单行业乱象丛生,尤其在支付宝和微信的夹击下,收单企业的生意已经越来越难做了。
随着时代的进步,支付行业已经由原始的一方模式发展到现在的四方模式。账户端、发卡银行、收单企业和清算机构各司其职,分工明确。作为用户和银行之间的联结,收单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不过当账户端推出二维码之后,收单企业遭遇了史无前例的挑战。
传统收单企业的盈利来源主要是通过POS刷卡收取支付服务费,拉卡拉也是如此。也就是说,POS装机量越多,拉卡拉的生意无疑会越来越好。但是二维码的出现,导致很多支付交易过程中直接绕过了收单机构,最直接的影响就是POS装机量的下滑。
据数据显示,2022年我国POS机装机总量为3556.07万台,相比2021年减少了337万台。在二维码成为主流支付方式后,POS机装机量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疲态,拉卡拉2022年营收大幅下滑的背后,与POS市场的走弱脱不了干系。
雪上加霜的是,随着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加速内卷,拉卡拉的毛利率也在不断被侵蚀。自2021开始,拉卡拉毛利率一路下滑,近两年更是滑落至30%以下。虽然从去年开始拉卡拉毛利率逐渐回暖,今年上半年整体毛利率上升至32.91%,但相较于2020年之前40%以上的毛利率还相距甚远。
好在从2022年开始,国家对二维码收款作出了明确规定,个人收款码不得用于经营收款,这一政策对POS机市场无疑是个重大利好消息,拉卡拉无疑会成为最大受益者。不过想要重返巅峰,拉卡拉还要解决另一个难题:不断下滑的市场口碑。
自2016年以来,拉卡拉屡次被央行及分支机构开出罚单。2023年8月,因业务违规人民银行北京分行对拉卡拉罚款875.4万元。今年又因违反清算管理规定被人民银行四川分行罚款319.92万元。
与此同时在产品方面,拉卡拉旗下的POS机曾被多家银行列入黑名单,禁止使用。在黑猫平台上,关于拉卡拉收费不透明、骗取押金、私自扣费的不计其数。尤其今年拉卡拉的“涨价”受到了大量用户的抱怨。
例如今年拉卡拉将个人扫码汇率由0.38%上升至0.48%。流量费由以前的45元/年涨价至99元/年,并且对连续三个月交易量低于1.5万元或月交易量低于1万元的用户,加收120元的运营费。
涨价的背后,自然是为了提升利润率。只不过此举也会令大量中小商户抛弃拉卡拉,转投其他第三方支付平台。这对于急需产业生态转型的拉卡拉来说显然是一把双刃剑。
2019年,拉卡拉在北京召开了一场名为“拥抱互联网下半场”的战略说明会,创始人孙陶然宣布拉卡拉正式开启战略4.0时代,未来将围绕支付、金融、电商、信息四大板块,全力为中小型商户数字化赋能。简而言之,就是依托收单端的优势,打造数字化商户生态。
实际上,自二维码打破传统收单支付方式后,拉卡拉就倍感焦虑。和微信、支付宝不同的是,拉卡拉更侧重于线下硬件,在软件层面相对薄弱。所以在进入数字支付时代后,拉卡拉一方面对硬件设备实行智能化升级,另一方面在SaaS赛道寻求全新商机。
近些年拉卡拉在硬件领域推出过手机刷卡器、智能手环、客显屏音箱等智能支付产品,从战略来讲,智能硬件只是迎合时代趋势,加固自身的“护城河”,重点还是在软件生态新业务上。不过时至今日,拉卡拉的战略4.0似乎还没有打开局面。
据今年半年报显示,其“支付+”数字科技服务收入0.42亿元,同比下降了5.92%。2023年这一业务营收规模也尚未突破1亿元。由此可见,在SaaS赛道上,拉卡拉明显实力不足。更何况现在市面上,针对中小商户的SaaS平台产品种类繁多,拉卡拉想要通过SaaS实现产业转型并非易事。
再看拉卡拉的主业第三方支付,想要把支付生态构建好,就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软硬件的开发。然而在这方面,拉卡拉和同行们相比还略逊一筹。2022—2023年,其研发费用分别2.29亿元和2.5亿元,研发费用占比仅在4.2%左右。而新大陆、新国都近两年的研发费用占比均在6%以上。
与此同时,在跨境电商爆火之际,很多收单企业都转向海外谋求发展。拉卡拉虽然也有意“出海”,但动作还是太过缓慢。2024年上半年新国都境外业务营收为4.42亿元,海外业务已经占当期营收的近三成。新大陆海外业务增长势头更是强劲,2023年海外收入高达22.53亿元。
拉卡拉虽然在财报中没有具体公布海外业务营收,但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,拉卡拉董秘给出的数据是,2024年上半年跨境支付交易规模为214亿元。
这是什么概念呢?据数据显示2024年6月,拉卡拉交易支付金额为2353亿元。跨境电商交易金额还不如单月交易的零头多。这也说明拉卡拉的海外市场还处于萌芽阶段,市场转型任务依旧任重道远。
在2021年召开的投资者大会上,拉卡拉高管曾经提出了非常宏大的战略目标:到2023年拉卡拉的支付规模和产业互联网科技平台做到行业数一数二,跨境业务进入第一梯队,新零售平台行业前三。
为什么新零售SaaS平台以及跨境电商都未达预期,这是拉卡拉值得反思的地方。如何利用自身在线下收单领域的优势,打造全新差异化支付生态,真正让广大商户体验到数字赋能的力量,拉卡拉才有可能跨过数字支付这条大河。
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新 大 陆盈利能力一般,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。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,股价合理。更多....
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新国都盈利能力一般,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。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,股价合理。更多。
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拉卡拉盈利能力一般,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。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,股价合理。更多。
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西藏旅游盈利能力较差,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。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,股价偏高。更多!
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。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证券之星对其观点、判断保持中立,不保证该内容(包括但不限于文字、数据及图表)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、真实性、完整性、有效性、及时性、原创性等。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股市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,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,请发送邮件至,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。
版权声明:本文由网友分享发布,如发现有侵犯版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联系我们将立刻删除。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或网友分享,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观点,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人员。